花开花落,静守流年

发表时间:2018/09/22  作者:曹彦  浏览次数:5575  

我不觉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来越宽容涵盖,什么都可以接受。相反,我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。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。知道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。而后,做一个简单的人。

——《阿甘正传》

人生最高的境界是安静。安静,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。安静,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。生命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旅行,安静是沿途最美的风景。

安静,属于真正懂得彼此的人。因为懂得,所以安静。无需去揣摩,无需去试探,无需依靠伤害和被伤害来证明存在。我们只需点同一首歌,听着或喜或悲,我们只需一个说,漫无目的,一个听,浅笑点点。我们只需像今晚这样,安静却浪漫。我们都曾经历过,各自彼此的生命轨迹里都有过璀璨,都有过冲动,那时的憧憬你还记得吗?那时你给出过的承诺还在吗?那时天真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吗?浮华过后,平淡是真。也是曾经我们所拥有的,正是此刻我们最不愿提及的。幸好,还不算晚,有这么一个夜晚,我开始安静地读你,读有你的这个夜晚。

我喜欢林徽因一首小诗 《静坐》

冬有冬的来意,

寒冷像花,——

花有花香,冬有回忆一把。

一条枯枝影,青烟色的瘦细,

在午后的窗前拖过一笔画;

寒里日光淡了,渐斜……

就是那样地

像待客人说话

我在静沉中默啜着茶。

《大学》有言: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”每一个人,若想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所得、有所成,离不开一个“静”字。安静,不是要让自己脱离现实,而是要在现实中以一种淡定的姿态,去看清自己的本质。只有看清自己的本质,才能更加直接地设法提升。浅薄的热闹于我无益,我便不取。丰富的安静可促成长,我便谨守。正如有人说:“落雪是天堂遗忘的花朵,花期是天与地的距离。”安静是一种姿态。

静者不避闹市,躁者难立深山。真正能够守住内心之宁静者,是能够适应任何环境的人。若是处于僻静处,他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独处之安乐。若是处于喧闹处,他能稳如泰山地听取内心的声音。

我们时常能够看到老人悠然自得地坐于榕树之下,他们的神态是安详的,是宁静的,纵然过往有贩货之小车,周遭有嬉闹的儿童,他们也能气定神闲。秘诀在于内心丰富的安静。

反观内心躁动之人,他们因为渴求太多,而导致失去了内心之平静。这些人即使让他们身处于深山之中,或者隐没于古刹禅房,他们也只会感到焦灼难安。这是因为他们的内心并不富足,因此不能享受安静之乐趣。

安静发乎童心,修炼贵在持恒。既知安静之可贵、躁动之纷扰,那么怎样才能尽量达到心境平静的状态呢?其实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找回自己的童心。

要像一个孩子一样细腻地生活,少计较功名、少计较得失,即《大学》所谓的“知止”;多去想想什么能让自己快乐,我们的内心才能回复到平静的状态,我们的灵魂才会变得丰富和厚实。

在日常生活之中,我们需要依赖一些修炼的方法。比如在工作之中,要养成拟定计划的习惯,今天该干什么,明天该做什么,都要有一个明晰的计划。

人在有计划的时候,内心自然会安定踏实很多。比如我们在生活之中,要养成定期收拾家居物件的习惯,让自己在摆放整齐东西的时候,感受到一种“各安其位”的良好情绪。这些小细节往往被我们所轻视和忽略,但却能切切实实地帮助我们通过一种持久的方式找回平静。

充实不假外求,丰富觅于内心。很多人会以为,自己拥有很多东西,比如物质,比如名声,生命就是圆满的。但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。

这种所谓的“充实”不过是绣花枕头,外表光鲜,而内里却堆满了禾草。物质再多,一旦够用,其余即为浪费。名声再大,岁月推移旋即所剩无几。

真正的丰富只能从内心中寻找。多接受点哲学的思辨训练,从文学的人物里获得力量,读点历史书籍,从浩瀚的知识中充实自己,让自己生命的深度得以延伸,让自己生命的广度得以拓宽,才是真正的圆满,也只有这种圆满才能让我们感到真正的平静。

袁宏道说:“寂寞之时,既想热闹;喧嚣之场,亦思闲静。人情大抵皆然。如猴子在树下,则思量树头果;及在树头,则又思量树下饭。往往复复,略无停刻,良亦苦矣。

浅薄的热闹如过眼云烟,转瞬即逝;丰富的安静如万顷碧波,永恒深沉。去做一个内心安静的人,不骄不躁;去做一个充实丰富的人,且行且乐。

查看评论[0]文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