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半烟火,一半清欢
无意中,在工地上看到我的一个文友汗流浃背地做小工,单薄的她像男人一样做苦力,她的脸被太阳晒得黑黢黢的,肩膀还晒破了皮,紫红的皮肉在阳光下受尽了蹂躏。休息之余,我们一起喝茶。我对她的经历深为痛惜,她倒不以为然,笑着说,女人能顶半边天,男人能做到的事,女人也能做到。做小工虽然辛苦,但收入比较高。白天,她在工地上出大力,可到了晚上,她一转身就变成文艺青年,一首首诗歌从她的笔下流出,唯美而又有意蕴;一篇篇小说诉说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。她说,左手力工,右手文字,一半烟火,一半清欢,所有的辛劳都在文字里缓解了疼痛。
文字让她有勇气和力量直面惨淡的人生,而生活的历练令她更深刻的理解生活,写出有深度的作品。我不禁对这个坚强的文友肃然起敬。
在现实生活中,有多少人戴上面具,言不由衷,即使生活再不堪,也要装作云淡风轻。而我的文弱文友,一边毫无隐晦地过着烟火生活,不畏惧苦难,勇于承担,一边又在业余紧锣密鼓地拿起笔,追逐心中的梦想,追逐的脚步从未停歇,溢于言表的是一脸的清欢。
她说,她并不觉得苦,相反,她觉得这是生活在磨练她,给她的考验。她说,陶潜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”,诉说着魏晋文人风骨,求内心一静足矣。英国意识流女作家弗吉尼亚·伍尔芙生活在女性卑微的年代,男权主义者们的大喊大叫未能击碎她内心的宁静,她在“一个人的房间”里写出了《黛洛维夫人》,以安静细腻的笔触震颤整个世纪的神经。
我为文友的见解而折服,忽然感觉,所有烟火红尘中的磨练,必将在她的文字之旅中苦练出璀璨的珍珠。
我想起《平凡的世界》里的孙少平,他出生在贫穷的农家,在高中时吃下等吃食,穿着刚能遮羞的破旧衣服,这对于自尊心很强的他来说,简直是折磨。但是,他有难以遏制的求知欲。他忘我地读过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之后,再也无法抵挡读书的诱惑。通过读书,他了解世界,扬起走向远方开辟新生活的梦想的帆。通过读书,孙少平开始用一种更为广阔的视野看待自己周围的事物,对生活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,更重要的是一种自信开始在他身上建立和成长起来。是读书让他放弃自卑,找回自信从各种角度审视和观察每种现象,他放弃了最初的虚荣,他懂得一个人活得是否有意义,不仅仅是吃得好穿得好,还要具有许多人难以言说的东西——像才情,像知识,像人格魅力。
孙少平就这样一边过着烟熏火燎的烟火日子,一边读书,在汲取精神营养中,不断地升华自己,让他对于生活的苦难能有清醒的认识,尽管他后来成为矿工,甚至后来历经矿难而毁容,因了他辽阔的格局,并不影响他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,有谁能否认,对于孙少平来说,这一半面目全非的烟火里,那些对生活深刻理解的领悟所折射出来的清欢,是支撑他顽强走下去的支柱呢?
在红尘中行走,无论你是哪个阶层的人士,都应该有一半烟火,一半清欢的心态。无论现实生活有多少波折,心中的那一半清欢足以化解烟火红尘的磨难,一手现实,一手诗意,在喧嚣的红尘中走自己的路,不迷失,不悲观,坚强而执著地走一条精彩的路。